作品名作者名

我的先生汲志斌——《汲古说事》序

时间:2019/12/18 16:59:38

我的先生汲志斌以“汲古斋”堂号做紫砂陶瓷茶具生意20多年了,近年又增加了茶叶项目。 先生一直对他的“营生”倾心尽力,没有一天休息,真正把“生意”当“事业”做,使“汲古斋”这一叶扁舟,得以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行稳致远,渐入佳境。 可先生并不满足这样的生活,他一直怀抱一个强烈的愿望,想要自编一本书,把他经营过程中那些最美好的遇见和一路跌跌撞撞感悟到的经验、教训,分享给一路关注、陪伴和助力他的人,也分享给跟他当年一样怀揣创业梦想的年青人。 为此,先生郑重嘱我为他的新书《汲古说事》作序。

拿到书稿,我却犯了拖延症,整整2个来月没动笔。说真的,先生行伍出身,早年的从军经历,养成了他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硬汉风格。加上又是典型的狮子座,骨子里镌刻着他顶礼膜拜的先祖——千古诤臣——汲黯那率性刚直的血脉因子,与他几十年共同生活,我早已习惯了这种夫唱妻随的家庭模式。所以这次慢动作,连我自己都觉得有违常态。

反思缘由,或许是为新书写序这回事,跟平时的柴米油盐不同吧!在波澜不惊的平静日子里,一下子担承起关乎他事业追求的“正事儿”,在我这个习惯不作为的“内人”这儿,多少有点儿心理负担。因为我深知道,这是先生倾情策划,几乎是全景展现他二十几年从事紫砂、陶瓷茶器经营,与上下游同道主顾、身边的亲朋师友甚至团队部下们切磋业务、交流情感、同甘共苦,推进他视同生命的中国陶瓷文化、茶文化传承历程的一本书。

汲老

多年来,虽然我每每利用年休假期,无数次跟随先生大江南北地游走调研,差不多也走遍了国内大大小小的紫砂、陶瓷茶具的实体流通市场;近年又利用茶余饭后,和先生一道借助五花八门的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共同浏览林林总总、或热闹或冷清的虚拟交易平台,得以第一时间关注到先生为之倾注了半生心血的这个行当的走向势态,也得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先生的所思所想甚至所忧所难。但这个过程,我更多的还是以一个妻子的身份参与其中。虽然个人兴趣使然,我发自内心地对那些古趣盎然的壶承杯盏心怀莫名的喜欢,但就一些师传有序、承载了博大民族文化的陶瓷器物而言,更多的文化内涵、更深的经营之道我并没有什么体悟。对先生的“事业”,我始终像一个懵懂的门外之人,心存景仰却不敢丝毫亵玩。或许就是这个情结,才导致对先生的郑重相托心生敬畏而不敢轻易着墨。

可细细思量,为先生主编的新书写序,我又是责无旁贷的。因为在他的人生和事业历程中,虽不乏手足亲人般相知相助的兄弟,或伯牙、子期般相悦相赏的知音,但更多的人仍像是同行一路,目的地一到,一任上下,各奔西东。而我作为妻子,却自始至终能够见证他在国家经济改革大潮恵及、冲击下,以主动脱离体制供养而无所依傍的私营个体身份,在经历了苦闷傍徨的思虑后敏锐决断,在旷日持久的商海拼杀中乐观应对的每一时、每一事。更如联体婴儿一般,切身感受到他在每一个事业的、生活的刚需面前,毫不迟疑地担承起社会义务和家庭责任,也为实现自身价值东奔西突、上下求索经历的酸甜苦辣。

汲老与夫人赵玉洁

在我看来,先生主编的这部书是有温度的。他向读者呈献的,不仅仅是一个年值花甲仍雄姿英发的男人,对一生钟情的事业永不言悔的拳拳初心,更可以让我们从书中一探不同时期参与到他的商品经营加文化传播事业进程,如今已声名远播的大师、工匠们,一路走来,与先生交流创新、创作心得,探讨陶瓷文化真谛,谋划工艺、渠道和文化跨界联合,为作品的成功把酒,为商品的大卖欢歌的一个个感人瞬间。那些出自大师工匠、“粉丝”买家、亲朋师友或是先生自己及其团队后生们的诗文笔墨,在字里行间跳跃,无不真情坦露,淋漓酣畅。

在我眼中,先生主编的这部书也是有担承的。作为“汲古斋”紫砂陶瓷艺术品牌的创办人,先生站在老从业者的视角,在书中严肃认真地探讨了紫砂陶瓷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宏观到对中华陶瓷文化的研究理解,对市场经济环境下陶瓷文化传播、传承的思考,对互联网给传统营销渠道带来的影响、机遇和挑战;微观到不同门类茶具的经营如何线上线下共舞,经营者如何成为大师、买家、粉丝无缝链接的心灵虹桥,甚至一杯一盏一壶一承的赏鉴得失…都毫无保留地与读者们畅快分享。一些文字还毫无雕饰地道出了他对现今紫砂陶瓷从业者职业素质、艺德养成及其职业技能评价方式的忧虑和思考。出于一个老从业者的职业良心,他还在书中对一些紫砂、陶瓷生产经营的乱象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对陶瓷文化传承、传播的瓶颈给出了他的破解之策。一词一句,无不彰显先生鲜明的个人立场和率直真诚的性情。

在我看来,这部书对入行新兵也是有示范效用的。先生一向仰敬徽商“诚信为本、以义取利”的质朴,崇尚晋商“汇通天下、敢为人先”的大气。为了这些至高无上的追求,先生把“做必精工,售必良物;戒欺不瞒,诚信至上”奉为“汲古斋”安身立命的根本。

汲老

20余载的风霜雨雪,先生经历的困难和遇到的挫折何止万千,可无论他自己处境如何艰难,都会对消费者雷打不动地践守那份承诺和根本。逆境顺境都要保证让一个个以“亲人离世”、“事业变故”、“兴趣转移”、“消费升级”等种种理由要求退货、换货、调货的新老顾客,载着疑虑而来,带着笑容离开。

先生身处边陲吉林,远离陶瓷制造和消费主场,却能在漫长的岁月中这样执着坚守,把“汲古斋”一爿无名小店,一步步打造成深受同行敬重、广为顾客美誉的行业翘楚。或许,这些留在书里的他和“汲古斋”深深浅浅的足迹辙痕,就是他想留给未来创业者的礼物和秘诀吧?

20多年的戮力打拼,先生带着他的团队一步步夯实了“汲古斋紫砂陶瓷茶具专营店”、“润思祁门红茶代理店”;在长春、邯郸、宜兴、天津等发展多家“汲古斋”连锁门店;在千年瓷都景德镇创办陶瓷自主品牌“汲窑”,与青花、粉彩、古彩等门类工艺大师紧密合作,共谋传承瓷都文化新路径;在紫砂之都丁蜀镇创办 “汲老艺术美学空间”,打造“精工、良物”的原产地艺术殿堂;在青瓷之都浙江龙泉,与成功抢救恢复久已失传的南宋官窑、冰裂等品类陶瓷艺术瑰宝的工艺大师牵手;在福建水吉、广东潮洲,与中国陶瓷史上独具魅力的“水吉建盏”、“潮洲朱泥壶”等烧造传人,共商产品跨地域推广良策……。

虽说在经营理念上先生坚持师古、法古,但在经营手段上却一直求变求新。他坚持秉承开放的眼光、持久的学习力,像一个年轻人一样,敏锐植入任何有益企业发展的新兴商业模式。正是这样的敏锐和开放的胸怀,驱使他带领团队,迅速搭上现代网络运营的高速列车。

汲老与员工小帅

在先生带领下,“汲古斋”不满足传统经营模式下暂时的稳定和成功,而是不断地尝试新的网络营销模式。从八八国际站、速卖通、淘宝、京东、抖音等国际、国内新媒体平台的霸屏,结合“汲古斋”运营团队的大数据分析,先生敏锐地捕捉到商品受众年轻化的新趋势,迅速向生产环节的大师工匠们提出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商品创新思路,使生产端和消费端实现高效连接。实践证明,成功总是倾向不懈努力的人,每每这样的网络爆品,一经面市就被抢购一空,供不应求。

20多年来,除了这样真刀真枪的商海搏杀,先生还念念不忘他创业的另一个初衷,那就是传统陶瓷文化在现代经济环境下的传承与传播。

网络自媒体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它甫一露面,便被身为50后的先生看中。在同行大部分人没有认知的情况下,率领团队抢抓机遇,敢为人先。迄今为止,“汲古斋”人自主创办了“汲氏陶艺”、“汲古斋”两个官方网站;全面利用新浪、搜狐、百度、东方头条等36个国内网络平台开展“汲老”、“汲古斋”个人和企业品牌的文化宣介;自创《汲古斋晚报》逾千期,通过一篇篇带着“汲古斋”温情和印迹的小文,让读者在适时了解紫砂陶瓷市场动态,了解“汲古斋”和“汲老”陶瓷艺术品牌信息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中华茶文化和紫砂、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圈粉无数……

在我看来,先生主编的这部书在阳春白雪般的图书平台上,也是最接地气的。正所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书中聚焦和记录的虽只是一个普通创业者为打造一个小品牌、小企业,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份,壮大自己的奋斗故事,但其展现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必将带动和激发更多的创业者和更多的小企业、小品牌在国家、社会的伟大变革中磨砺、蜕变、成长,并汇聚成未来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

赵玉洁

己亥年冬月于长春


版权所有:上海汲氏茶器创意设计中心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海坤路1号1幢

电话:0431-88655655  135-9607-3300   访问流量统计:

吉ICP备14001476号-3    吉公网安备 22010602000344号

技术支持:抚顺市众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电话:024-52433666

微信公众号
斋主微信
淘宝店铺